•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新闻动态
  • 产品展示
  • 国际交流
  • 厂房展示
  • 工程案例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百度地图

新闻动态


大庆油田之最:勘探

上传时间:2015-7-8 11:15:00   浏览量:4607次
     【最北部的第一口探井】
      喇72探井位于大庆油田最北部的喇嘛甸油田,是大庆油田开发初期的三口探井之一。该井于1960年3月28日开钻,4月16日完钻,历时19天。该井设计井深1250米,完钻井深1225米。4月25日开始射孔,当时采用58—65型火焰喷射器进行射孔,射孔后自喷试油。用5毫米油嘴试油,日产油48吨;用9毫米油嘴试油,日产油133吨。经过对该探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证明喇嘛甸油田地质构造具有含油性好的萨尔图油层和葡萄花油层,而其下部的高台子油层也具有工业油流,标志着喇嘛甸油田的正式发现。同时,它和萨66井、杏66井相继喷出高产工业油流,预示着南起敖包塔、北到喇嘛甸的8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都是含油区,初步描绘出大庆油田的含油轮廓。因此,人们称上述3口井为“三点定乾坤”。
      【最早的深层探井】
      位于萨尔图构造中部的深层探井——松基6井,井深4718.77米,是大庆最早的深层探井,在当时也是国内最深的探井。这口井于1963年3月31日开钻,1966年9月14日钻至井底,当年12月3日交井。在井内下入表层套管、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里外共3层。在钻进过程中累计取芯进尺100.2米,岩芯收获率85.8%。松基6井的井底地层属侏罗纪地层,是揭露层系最多的井。除530米侏罗纪地层外,还钻穿了全套白垩纪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及以上地层,取得很多有用资料。通过这些资料肯定了深层存在着生油层,地层中的有机碳、荧光沥青等地球化学指标都表明深层具备生油条件;了解到井深4400米时温度已达到151℃,为研究烃类转化和以后的深层测井、射孔及试油工艺提供了依据。
      【第一口射孔井】
      大庆油田的发现井——“松基三井”,也是大庆油田第一口射孔井。1959年7月,参加松辽石油勘探工作的射孔队来到位于大同区高台子镇(当时归安达市管辖)的“松基三井”进行井壁取芯工作,同年9月6日对“松基三井”下部油层实施首次射孔。9月26日16时25分,经射孔、提捞、关井、憋压、开井、放喷等一系列作业施工之后,“松基三井”在1357米至1328.5米之间的高台子油层喷出了工业油流。这喜讯通过电波传遍了油田、传到了北京。这既是在松辽盆地获得具有工业价值的第一口油井,也是参加会战的广大干部、工人为建国十周年敬献的一份厚礼!这份厚礼,令共和国的领袖欢欣,令华夏儿女雀跃!时任黑龙江省省委书记的欧阳钦建议把新发现的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1964年春,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发表,一直处于保密中的大庆油田被公开宣传,从此,铁人王进喜的名字传遍全国,大庆油田从此闻名中外,中国石油(12.70,-0.86,-6.34%)工业也从此进入了新纪元。
      【第一口“三一井”】
      所谓“三一井”,有大小“三一井”两种:用1只钻头、1天时间,钻井1000米称为“小三一井”;用1只钻头、1天时间,钻完1口1200米深的井,称为“大三一井”。1965年7月13日,大庆钻井指挥部1214钻井队首创“小三一”优质井。1972年7月25日,钢铁1205钻井队在萨北区北3—2—丙68井实现了“大三一”目标,井深1236米。实现“大三一”,除加强生产组织管理,提高工人技术素质之外,在工艺技术方面关键是提高钻头质量。为了研制打“大三一井”所需的刮刀钻头,从1965年开始,在刀片结构、制造工艺、基体材质三个方面进行了科研攻关,1966年研制出粉末冶金浸渍钻头,用这种钻头钻成了“小三一井”。在结构、工艺、材质三方面取得大量试验结果的基础上,1971年又设计并制造了双切削角斜拉筋刮刀钻头。用这种钻头,1205钻井队打出了“大三一井”。1974年,在大庆所有的钻井队中推广这种新钻头,并采取高泵压、大排量、高转速、重钻压等技术措施,使1只钻头平均进尺达到1083米,创历史最高水平。
      【最早使用的防斜钻具】
      钟摆钻具也叫标准钻具,是大庆油田最早使用钻直井的防斜钻具。在钻井生产中,为了使地下井网和地面位置尽量保持一致,根据油田的需要,大庆油田对钻井井身质量的规定是全井井斜不得大于3度,井底水平位移不得超过35米。为了达到以上要求,从1963年开始,许多钻井队自己动手,制造了防斜钻具。把65/8吋套管套在53/4吋钻挺上,自制成扶正钻铤,用钢筋焊在钻铤上等。在此基础上,试制成功了第一套防斜钻具——钟摆钻具,当时把它定为标准钻具。1964年油田全面推广钟摆钻具,打直井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井斜在3度以内的井占总井数的98.4%,平均钻机月速度由1963年的2420米提高到2808米。
      【最早研制应用的取芯技术】
      单筒大直径取芯技术是大庆油田最早研制成功的取芯技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大庆油田多数钻井队钻井取芯使用的是外国的老式取芯工具,岩芯收获率低,一般只能达到30—50%,岩芯直径小,只有40—80毫米。为解决这些问题,石油会战指挥部组织技术人员、领导干部和工人组成的攻关小组,开展了以单筒取芯为目标的科学研究。到1963年,研究成功单筒直径取芯技术,使取芯收获率提高到95%以上,岩芯直径达到130毫米左右。以后又相继研制出长筒取芯钻具、701—1型双筒取芯工具、701—Ⅱ型取芯工具。到1985年,已形成了适应不同地层、不同井深的9种结构、11种规格的取芯工具和23种取芯钻头系列。
      【国内钻井数量最多的钻井队】
      1205钻井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生前带过的队伍。1953年9月在玉门油矿建队,1960年3月来到大庆油田参加石油会战。上世纪五十年代,1205钻井队在玉门油田打出了“月上五千,年上双万”的当时全国最好水平。1966年,该队突破年钻进尺10万米大关,超过了美国王牌钻井队和苏联格林尼亚功勋钻井队。1971年,他们又实现钻井进尺日上千、月上万,年进尺12.7万米 ,首创月进尺16201米的全国纪录。1982年4月11日,该队累计钻井进尺突破100万米。1984年,他们引进美国威尔逊65型钻机,,夺得原石油工业部同工种劳动竞赛金牌三连冠。1989年11月13日,该队钻井总数突破千口井。2000年5月,该队完成首口定向井施工,实现特殊井型零的突破。2004年2月,该队钻井总进尺在全国率先突破200万米。多年来,1205钻井队荣获各类锦旗、奖杯、奖状等300多面(件)。先后被石油工业部命名为“铁人钻井队”、“钢铁钻井队”、“卫星钻井队”等荣誉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后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评为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基层建设“百面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先后涌现出“继承铁人精神的好队长”高金颖,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申冠,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大庆油田“百优”职工朱振国,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盛文革、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李新民等一大批模范和标兵人物。先后有9人26次荣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李*、李瑞环、*********、贾庆林、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等都曾接见1205队职工代表或来队视察指导工作。
      【世界上存量最多的岩芯库】
大庆油田之最:勘探(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7日 15:14  新浪财经
      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岩芯资料室组建于1983年,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集岩芯验收管理、岩芯分析样品制备、密闭取芯井设计、荧光检测分析、岩芯图像扫描、砂岩制样、人造岩芯研制等为一体的岩芯管理、开发、应用综合科研设计科室。岩芯资料室有岩芯库房4座,总建筑面积11500平方米。大庆探区自会战以来的所有钻井取芯资料都在此集中管理,为科技人员从事勘探开发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中,1995年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的高架立体岩芯库,采用高架密集型设计,具有占地面积小、库存量大的特点,实现了岩芯取放机械化;全库8190个货位,每个货位可以存放岩芯24米,总计可以存岩芯19.6560万米,按每年有9800米岩芯入库计算,可以存放20年的钻井取芯。设有岩芯观察室3个,总面积1160平方米。截至2005年7月30日,共入库岩芯3384口井,存放岩芯总长度是34.5393万米。
      【我国第一口水平井】
      水平钻井技术是国家“八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大庆油田在榆树林油田首次进行的水平井——树平1井现场试验,1991年6月6日开钻,9月5日完钻,井斜深2388.88米,垂深1906.31米,水平位移698.47米,穿过油层段长度336.78米,水平段长309.99米。10月9日,用YD—73***负压射孔,射孔井段为三段,深度分别为2341.7米—2341米、2200米—2199.3米、2114.72114米,每段7孔,共计21孔。11月4日,实施压裂施工,完全达到设计标准,并创出首次在预测16米薄油层中钻成中曲率水平井等9项新水平。这口水平井也是国内的第一口水平井。对这样一口井况和井下地质相当复杂的水平井进行压裂施工,在国内也属首次,是油田外围开发技术的一项新探索。
      【最早使用高压喷射钻井技术的井队】
      高压喷射钻井的显著特点,是从钻头喷嘴中喷出强大泥浆射流,依靠其喷射速度和水动力,冲击岩屑离开井底。钻井一公司32614队是大庆油田最早使用这种高压喷射钻井技术的钻井队,他们在古龙地区使用高压喷射技术钻成一口预探井——古33井。这口井于1983年5月15日开钻,6月13日完钻,井深1920米,全井建井周期37天,取芯进尺118.68米,井身质量全优,固井质量合格。到1985年,大庆油田32口大型钻机全部实现了高压喷射钻井。
      【首创深探井钻速高水平】
      1996年9月,钻井一公司45110钻井队用120天13小时钻完1口井深4130米的深探井——升深6井,创出了大庆深探井快速钻井的新纪录。45110钻井队是一支作风过硬、管理严格、技术水平高的队伍,多年来一直担负大庆外围地区的深探井施工任务,曾多次荣获原中国石油(12.66,-0.90,-6.64%)天然气总公司、大庆油田的各种荣誉称号。1996年,他们担负升深6井施工任务后,更加严格要求,所管辖井场的每个部位都达到了整齐划一,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100%。他们根据地下情况和技术要求,大胆采用了∮311马赛克钻头,创出单只钻头进尺1130米的最好成绩。
      【岩性油藏勘探水平居全国第一】
      自1985年起,大庆油田发展完善了大型陆相坳陷盆地向斜区岩性油藏勘探理论和方法,发现三级以上储量规模20亿吨,迎来松辽盆地第二次储量增长高峰。该理论方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最早施工的5 1/2寸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
      2003年10月1日,由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修井三大队修301队施工的北2-21-CZL449井是大庆油田最早施工的51/2寸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51/2寸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技术是油田公司级科研项目,侧钻水平井技术是提高采收率、挖潜油田剩余油潜力的重要接替技术之一,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在辽河、胜利、新疆等油田进行推广,在大庆油田公司立项施工尚属首次。
      该井经过28天的紧张施工,先后施工打捞、报废、开窗、造斜、增斜、稳斜、水平钻进等21道工序,在葡一组2号层2米的厚度内水平钻进达112.26米,至1147米完钻。电测结果显示井眼轨迹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中靶率100%,取得了预想效果。10月27日16时,北2-21-CZL449井完成了固井最后一道工序,标志着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填补了大庆油田修井技术上的一项空白。
      【修井套铣深度和封固段长度之最的井】
      2001年8月30日,由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修井三大队修310队施工的杏9-丁4侧斜119井,套铣深度1006.5米,套铣水泥封固段380米,分别创下大庆油田修井套铣深度和封固段长度纪录。杏9-丁4-侧斜119井,井下套管变点多、通径小,取套目标点深,难度极大。在该井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不丢鱼头,顺利进行套铣,综合使用了铣筒保鱼法、示踪管柱保鱼法、套管错断点示踪加固法和喇叭口铣头保鱼法四种方法,实现了保鱼成功率100%。经过17天的紧张施工,取套深度达1006.5米,套铣水泥封固段380米,进入射孔井段34.5米,取出51/2″套管扶正器5只。
      【水平井钻遇油层厚度最薄地区】
      大庆油田采油四厂所辖的杏北地区于2003年11月14日,在西部过渡带边部成功完钻一口超薄油层水平井——杏5-4-平丙092井。该井水平段进尺700米,钻遇油层288米,钻遇油层厚度在0.3米—0.8米,是大庆油田水平井钻遇油层厚度最薄的地区。
      【全国穿透力最强的射孔弹】
      由大庆油田射孔弹厂生产的YD89型射孔弹,射穿混凝土靶平均深度达440毫米,列全国第一。
      这个厂1990年开始研制的TD89型射孔弹穿透深度仅达392毫米,距全国最高水平差33毫米。1991年,按照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YD89型射孔弹必须穿透400毫米的要求,他们把YD89型射孔弹穿透深度作为重点科研项目进行攻关,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和QC活动小组。广大科技人员借鉴国内外射孔弹设计和制造技术,进行科学分析对比,优化设计方案,开展原材料配比和工艺质量对产品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采取了优选材料工艺质量控制等科研方法,经过半年多的攻关,历经百次实验,使这种具有深穿透、低伤害、无杵堵等特点的YD89型射孔弹穿透力突破440毫米大关,成为全国穿透力最强的射孔弹。
      【最早进藏进疆的勘探队】
      物探公司710大地电磁队是大庆第一支进军青藏高原的勘探队。他们所到的探区藏北羌塘盆地,平均海拔5000米。探区位于北纬34度—36度,为无人区,找油人足迹从未到过这个地方。1995年4月,710队开进这个地区后,克服高原气候和高山反应,在坚硬地层,严格按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施工,直到合格为止。在近5个月的施工中,他们行程12650公里,到1995年6月28日终于圆满完成施工任务,大庆市领导把他们的创举誉为“大庆精神的颂歌”。
      1996年5月进入新疆开展勘探工作的物探公司2288、298地震队是大庆第一支进入新疆进行石油勘探的队伍。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为了加快我国西部地区的勘探步伐,对新疆塔里木盆地的4个勘探难度较大的区块实行国内风险招标。大庆油田积极响应总公司“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决策,主动承担了风险大、投入多、条件差的第二区块的勘探任务。随后,大庆油田作为施工甲方,把这个区块划分成两个地震工区,分区招标。大庆油田勘探处(现大庆油田勘探部)在和总公司物探局一处、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处等多家强手竞争中,赢得了这次在国内大市场锻炼队伍、提高水平的机会。1996年5月下旬,被大庆油田选中进疆的2288、298地震队,携带着最精良的技术装备,向沙漠进军,在盆地开展勘探工作。
      【最早在大庆施工的外国勘探队】
大庆油田之最:勘探(3)
      为了促进大庆的技术进步,针对大庆油田在勘探开发中的难题,1984年大庆油田雇请了西方地球物理公司的2个地震队,1987年雇请了1个外国压裂队来大庆油田施工,其中两个外国地震队发挥作用较好,他们同大庆油田物探公司联合组成施工作业队伍,由外方提供施工机具,全面负责质量成果,主要承担松辽盆地西部泰康隆起和古龙坳陷地区的地震工作。该地区沼泽水域大,地形复杂,地下构造面积小,隆起幅度小,难以发现。通过中外合作施工,较好地克服了上述困难,促进了油田物探施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外方有多项先进技术和经验已在油田物探工作中推广,如利用地质模型进行施工设计,合理确定施工参数;实测高程;使用高效防水成型炸药;沼泽水域的施工方法;高分辨处理和反复精细处理;全部做小折射,收集整理好低降速带资料。在管理方面,如全年施工强化无线电通信联络,重视生活管理等。推广这些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使施工效率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队平均年测线距离由1984年的388公里提高到1988年的662公里。
      【大庆油田钻井队打出的最深油井】
      1995年大庆油田钻井一公司赴新疆塔里木油田勘探钻井的60601井队,在担负塔中29井施工任务中,首次采用国产第一台60DS直流电驱动钻机,历时231天9小时进尺6000米,创出了大庆钻井史上超深井的新水平。
      塔中29井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漠腹地,设计井深为6400米,属超深井。60601钻井队于1995年2月19日17时开钻。为了早日优质高速拿下这口井,全队职工努力调试使用好新型钻机,克服新技术、新地区和地层复杂、腹地风沙大等困难,冒着摄氏40多度的高温,坚决保开钻。他们严格操作,钻进不误时,事事规格化,奋力拚搏,终于在10月10日20时10分顺利钻至6000米处,打出了大庆人的志气,创出了新水平,受到原中国石油(12.83,-0.73,-5.38%)天然气总公司及塔中指挥部领导赞扬。
      【大庆油田第一支海外钻井施工队伍】
      井下作业分公司为了拓宽生存发展空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海外市场开发,决定组建第一支海外施工钻井队伍。修井二大队从2004年4月开始,代表分公司开始组建队伍。在人员选拔上,他们择优录取,选拔出了11名学历高、有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队伍,并对他们进行了施工技术、外语、法律法规等专业培训。在设备配备上,在分公司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要求,配备了科学、先进的装备,并顺利通过了印尼方钻井监督的验收。于2005年8月,正式奔赴印尼。到达施工现场后,他们严格按照外方要求,科学组织生产,实现了顺利开钻,截至2005年10月上旬,完成了第一口井的施工任务。
      【斜度最大的中深预探井】
      2005年完钻的巴斜2井是截至目前为止斜度最大的一口中深预探井。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贝尔乡东北16.4千米,属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乌尔逊凹陷巴彦塔拉构造带巴一-3号构造,井身长度2451米,垂深1950米,最大井斜为53.35度,平均井斜为45度,从井深350米处开始造斜,井底位移长达1475米,该井设计测试(DST)7层,每层待测试后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压裂改造。
      该井在施工过程中面临下井工具磨损大、地面开关井操作难度大、工具选择难等诸多困难,通过积极攻关、合理设计,对井下测试、压裂工具进行优化选型,目前已经优质高效地完成测试2层,正在进行第3层测试施工,一切进展顺利。该斜井试油的顺利施工,标志着大庆油田大斜度井的试油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形成了一整套有关斜井测试、压裂的相关技术规程,积累了丰富的斜井现场施工经验。
      【首次发现高丰度规模火山岩气藏】
      2003年5月,徐深1井营一段150号火山岩储层压裂后,用6毫米油嘴、42毫米挡板试气,获日产天然气54758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气流,首次在松辽盆地发现火山岩气藏。
      【外围最早发现的气田】
      位于大庆市东南,距今市区约40公里,在安达市升平镇境内的汪家屯气田,是大庆最早发现的气田。已探明面积48平方公里,天然气储量116亿立方米。如果包括附近的宋站、羊草等气田在内,探明和控制的含气面积已达到88平方公里,储量164亿立方米。这些气田是1985年发现的。当时钻的升61井、升81井和宋2井都在扶余油层或杨大城子油层测试出工业气流,单井日产气量在2—8万立方米。1986—1988年开展了大规模勘探,到1989年仍未结束。气层埋藏深度在1700—1900米。汪家屯气田的发现,标志着大庆的勘探工作真正进入了油气并举的新阶段。气田所生产的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占95%,是生产化肥的好原料。
      【天然气勘探的最大发现】
      2005年,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已探明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我国第一大油田诞生了东部第一大气田。多年来,大庆油田将“油气并举”战略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支撑,依靠自主创新,形成一套世界领先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火山岩勘探技术,大大提高了天然气探明率。继2005年探明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后,“十一五”期间还将探明2000—3000亿立方米,这对于实现“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战略目标,平衡和改善我国天然气资源宏观布局,维护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上一篇:取芯工具及防腐管道在俄罗斯建厂问题及技术交流
  • 下一篇:大庆申达取芯技术中心的财经信息
  • 电脑版 百度地图

    大庆市达美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

      产品分类

    • 

      电话咨询

    • 

      地图导航

    • 

      联系我们